我国水稻面积占全球的18.8%,产量占全球的28.1%。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会损失大量氮素,我国稻田中肥料氮素的利用率普遍在20%~35%之间。我国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通常分为基肥、蘖肥和穗肥三次分施,总施氮量的40%~60%作为基肥施入。基肥的利用率仅为9%~22%,低于蘖肥的17%~34%和穗肥的54%~80%,基肥氮素的施用量大,但作物的利用率却极低,大量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基肥氮素流失到农田生态环境中,引发环境问题。如何根据特定的作物及土壤来优化氮肥管理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已有研究仅反映了水稻对基肥的表现回收利用情况,而不同区域农田小气候差异较大,且田间管理模式有一定差异,导致水稻对基肥氮素的利用情况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为此兹以传统盐水灌溉模式作为对照,采用在田间原位设置15 N示踪微区的方法,研究高肥力的寒地黑土区不同水氮调控模式下水稻对基肥的吸收利用以及水稻不同生育期时基肥氮素在水稻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布,进一步明确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基肥氮素吸收的影响,为制定黑土区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提高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保证农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即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吸收的基肥氮素,向水稻穗部的运移量,保证了基肥氮素的高效利用。